2021年春節前,53歲的成都市一環路完成提升改造、驚艷亮相。不少市民已經注意到,改造后的一環路各類桿件較改造前有明顯減少,還上線了一種帶led屏的特殊燈桿——這是干啥用的?
紅星新聞記者就此采訪成都城投集團。據該集團透露,這是智慧多功能桿,不僅實現了多桿合一,其通過5G加持,小小的燈桿將變成智慧城市的神經末梢,實現互聯互享。未來,可為市民提供氣象環境監測、車位監測、人車流量分析、公共廣播、一鍵報警等功能。
目前一環路路燈光源部分均采用LED燈具,LED燈相較傳統鈉燈有明顯節能效果。“2021年我們計劃將繞城以內約15萬盞傳統鈉燈改造成LED燈具,可以實現電能節約40%。”夏培杰說,多功能桿在日常維護方面也實現了智能化、可視化等功能,每一個燈桿都安裝了單燈控制器,可以對每一柱燈桿進行精準保障、開關和調光控制;每一個維護人員都可以通過手機運維APP隨時隨地進行故障上報、處理維修工單、對照明設施進行巡查巡檢,再結合照明物聯網大數據平臺對巡查巡檢結果進行自動判斷,通過這些信息化的技術和手段不斷促進運維效率、質量的穩步提升,減少了夜晚人工逐條街道巡查工作量,實現了城市照明設施維護保障的智能化。
智慧多功能桿
可搭載5G基站、LED顯示屏和氣象監測設備等
隨著5G、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車聯網等技術不斷進步,路燈所承載的角色將不僅僅局限于照明,行業需求對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,比如城市環境監測、視頻監控、無線網絡、信息發布、緊急呼叫、充電樁等,因此路燈擔負的職責變得越來越豐富。
記者在大石西路附近看到,路邊的燈桿上掛了一塊長方形的LED屏;在衣冠廟附近則在燈桿頂部掛了一個白色的小方盒。
智慧多功能桿
可搭載5G基站、LED顯示屏和氣象監測設備等
隨著5G、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車聯網等技術不斷進步,路燈所承載的角色將不僅僅局限于照明,行業需求對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,比如城市環境監測、視頻監控、無線網絡、信息發布、緊急呼叫、充電樁等,因此路燈擔負的職責變得越來越豐富。
記者在大石西路附近看到,路邊的燈桿上掛了一塊長方形的LED屏;在衣冠廟附近則在燈桿頂部掛了一個白色的小方盒。
▲衣冠廟附近燈桿掛載5G基站
據夏培杰介紹,大石西路的LED屏是新近掛載的,通過顯示屏畫面切換,在不同時間點、節氣,結合社會團體、市民需求,實現精準投放,以后還會根據現實情景提供更多場景應用支持。未來在科大智創谷可能實現技術研討會發布、人才交流互動、手機與智慧多功能桿共聯共通,北門里愛情巷可以增加更多愛情元素展播,文家巷絲面美食街可以實現商業導視、成都美食和旅游宣傳等多元化智慧便民服務功能。
夏培杰告訴記者,燈桿頂部的白色小方盒,是時下正在積極部署的5G基站,隨著5G信號的普及,相信未來類似的小方盒將遍布各個燈桿。
然而智慧多功能桿,其中的智慧并不僅僅是記者所看到的LED顯示屏和5G基站,其上還可搭載更多裝置,呈現出更多智慧城市場景。
“隨著智慧城市建設推進,我們相信未來智慧多功能桿將成為城市的神經末梢,通過它實現萬物互聯。”夏培杰說,例如通過燈桿搭載實現對人流和車流量監測、充電樁、氣象環境采集、LED信息發布、一鍵報警求助、車路協同、智慧交通、手機充電等功能。